發表文章

中藥是荷爾蒙嗎?中藥調經會不會增加乳癌風險?

圖片
門診常有姊妹很擔心地問我: 「醫師,我在吃中藥調經,會不會像是在補荷爾蒙?吃久了會不會增加乳癌風險?」 👉 這個疑慮真的很多人都有。因為新聞或媒體上常報導,「荷爾蒙補充療法(HRT)」可能增加乳癌或子宮內膜癌的風險。於是大家就很自然地把「中藥調經」跟「補荷爾蒙」畫上等號。 但事實上,這是個常見的誤會🤗 🍃 中藥和荷爾蒙的差別 ✔ 中藥並不是荷爾蒙。 ✔ 吃了中藥,血液裡的雌激素、黃體素等數值不會升高。 ✔ 定期做超音波檢查,子宮內膜也不會異常增厚。 👉 抽血檢驗:荷爾蒙數值不會上升 台灣研究團隊在 2003 年曾比較加味逍遙散與西醫荷爾蒙補充療法在改善更年期症狀的效果。研究中測量血液裡的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等數值。結果顯示,中藥治療後雖能改善潮熱、盜汗、情緒波動等症狀,但血液荷爾蒙並沒有異常升高。研究強調中藥療效並非「類雌激素作用」【1】。 👉 超音波檢查:子宮內膜不會增厚 2016 年在中國一項大型雙盲臨床試驗中,近 400 位女性使用丹栀青娥方、二至方等方劑治療更年期症狀。除了症狀改善外,研究還追蹤了子宮內膜厚度,結果並沒有出現異常增厚。這與荷爾蒙補充療法常見的副作用(內膜增厚、甚至內膜癌風險升高)完全不同【2】。 👉 臨床追蹤:安全性獲得確認 在 2008 年香港的臨床研究則使用「當歸補血湯」觀察更年期女性。研究採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設計。結果顯示,症狀如盜汗、心悸、失眠都有改善,但並沒有出現乳腺或子宮相關的不良反應。研究中也沒有觀察到子宮內膜異常增厚或血中荷爾蒙數值明顯變化【3】。 👉 系統性回顧:總體安全性 不只單一試驗,還有2012 年系統性回顧整合多篇研究,發現中藥在改善更年期症狀上有效,副作用少,且並不會像荷爾蒙治療一樣造成子宮內膜增厚【4】。這種「安全性的一致結論」更進一步打破了「中藥就是荷爾蒙」的迷思。 📚 中醫怎麼看? 《黃帝內經》裡就有提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 這句話說的就是女性月經和腎氣、任脈、衝脈、天癸有關。 所以,中藥調經不是「補一種激素」,而是透過補腎、養血、疏肝,讓身體自己恢復平衡。這點和單純補充雌激素並不一樣。 🛡️ 那乳癌風險呢? 乳癌的危險因子之一,是「長期過度暴露在高濃度雌激素之下」。 但國際研究的追蹤結果顯示: ...

嬰兒奶粉一半是糖?醫師 & 國際泌乳顧問專業解析

圖片
🚫 別再讓錯誤資訊製造媽媽的焦慮! 最近網路上流傳一支影片,聲稱「 配方奶一半以上是糖,等於每天喝可樂 」,甚至還把「母乳比喻為核能議題」,引發許多爸媽擔心。 身為醫師,也是國際泌乳顧問(IBCLC),我想釐清這些錯誤觀念,讓媽媽們可以安心做出最合適的選擇。 1. 配方奶真的都是糖嗎? 不是的! 📌 母乳本身就含有醣分 ,主要是乳糖(Lactose)。在成熟乳中,乳糖濃度大約 6.5–7 g/100 mL ,佔母乳總成分約 7% 。 👉 乳糖能提供將近 40% 的熱量 ,是寶寶腦部與神經發育的重要能量來源。 嬰兒配方奶是依照母乳去設計的,所以 糖分比例幾乎一樣 (約 6–7 g/100 mL, 約 7% )。差別在於: 母乳的糖分幾乎都是乳糖 配方奶若遇到乳糖不耐的寶寶,可能會改用 麥芽糊精、玉米糖漿固體或蔗糖 等替代 在歐美、台灣等地,對嬰兒食品的規範非常嚴格。營養標示與成分都需符合標準,不可能隨便在嬰兒配方中放過量的糖分。 ❌ 因此,所謂「嬰兒奶粉一半以上是糖」根本是誤導。更不應與「每天喝可樂」相比。 可樂裡主要是「 蔗糖或果糖 」,這種單醣快速升糖,對牙齒和代謝都不好。而配方奶裡的乳糖或替代碳水化合物,屬於嬰兒生長必須的能量來源, 兩者完全不能相提並論 。 2. 製造恐慌,沒有幫助 母乳確實有獨特價值,像抗體、免疫因子、益菌因子(HMO),這些是配方奶無法完全取代的。 但把配方奶妖魔化,說成「糖水」或「等於毒藥」,只會增加媽媽的焦慮與罪惡感。 許多媽媽在哺乳的過程中,已經承受身體疲累、情緒壓力、外界期待。如果再加上這種錯誤資訊,就可能導致產後憂鬱,甚至影響親子關係。 ✅ 正確的態度是 : 不論母乳還是配方奶,只要孩子健康、媽媽安穩,就是好的選擇 。 3. 哪些情況下需要配方奶? 大多數情況下,母乳是最推薦的。 但以下狀況,配方奶就是必要且安全的支持: 媽媽乳量不足或因病無法哺乳 需要服用禁忌藥物或接受特定治療 有感染風險(如 HIV,依各國建議而定) 早產兒或有特殊營養需求的嬰兒 媽媽心理壓力過大,純母乳導致身心失衡 媽媽需要工作,無法長時間哺乳 媽媽本身沒有哺乳意願 👉 我曾遇過一位媽媽,乳汁真的不足,但她因為覺得「母乳最好」而堅持全母乳。...

懷孕吃麵胎兒會沒有心跳?醫師澄清迷思,孕婦飲食真相一次看

圖片
網路流傳的說法 最近有影片流傳:「 懷孕不能吃麵食,否則會導致胎兒沒有心跳,要忍耐一兩個月後才能吃 。」 這樣的說法一出,很多孕媽咪第一時間被嚇到 🤯。 其實,孕期本就容易噁心、嘔吐,再加上過度的飲食限制,反而讓孕婦更焦慮,甚至誤解真正的健康重點。 胚胎心跳停止的真正原因 首先,要釐清一個觀念: 胎兒是否有心跳,和孕婦吃不吃麵, 完全沒有直接關聯 。 造成胚胎心跳停止的常見原因包括: 染色體異常 (最主要原因,約佔50%以上) 母體健康問題 (如甲狀腺功能異常、糖尿病控制不良) 免疫或血液凝固功能異常 (例如抗磷脂抗體症候群、Ddimer偏高) 子宮結構問題 (子宮中隔、子宮肌瘤影響胚胎著床) 生活壓力、過勞、抽菸喝酒 等外在環境因素 醫學研究顯示,多數早期胚胎心跳停止,與 胚胎本身染色體異常 有關,而非孕婦吃了某種食物所造成。單純吃了麵條、饅頭或米飯,並不會導致「胚胎沒心跳」。 麵食與孕期飲食的關係 👉 麵食的主要成分是 澱粉 ,與米飯、饅頭、地瓜、玉米屬於同類,都是人體最基本的能量來源。 👉 孕婦在懷孕初期,常因為噁心嘔吐或挑食,能順利進食就是一件好事。此時若還要被限制「不能吃麵」,反而可能導致營養不足。 👉 孕期飲食的核心原則是 均衡 ,而不是全面排除某一類食物。 許多媽媽都有經驗,懷孕期間依然會吃麵食,寶寶也能正常發育、健康出生 。這些網路謠言,實在沒有必要造成孕婦過度恐慌。 孕期營養攝取重點 主食:米飯、麵食、雜糧 提供每日主要熱量來源,避免孕婦血糖忽高忽低。 蛋白質:魚、肉、蛋、豆類 幫助胎兒組織與器官發育,也是養胎的核心營養。 蔬菜水果:富含纖維與維生素 預防孕期便秘,提供抗氧化物質。 健康油脂:堅果、橄欖油、深海魚 Omega-3 脂肪酸有助於胎兒腦部與視力發育。 水分:每天1500-2000ml 預防便秘與泌尿道感染,也幫助代謝。 👉 如果孕婦完全排斥麵食,反而容易造成能量不足,導致血糖不穩、頭暈或過度疲倦。 中醫觀點:辨證調理,不是禁忌清單 中醫強調「 辨證論治 」,不是把食物簡單劃分成「能吃」或「不能吃」。 若孕婦體質 偏熱 ,可能需要少吃油炸辛辣,以免出現口乾、便秘或痔瘡。 若體質 偏寒 ,則要...

台中中醫助孕案例|37歲夫妻卵巢早衰、少精,三個月成功懷二寶

圖片
37歲夫妻的二寶之路 37歲的 K 小姐,結婚多年,育有一名大寶。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她與先生開始規劃二寶。 然而,雖然努力備孕一年多,卻遲遲沒有懷孕。這份焦慮,讓夫妻倆決定在 112 年 10 月底前來台中宜蘊中醫診所就診 ,尋求中醫助孕的協助。 K 小姐本身氣血不足,皮膚乾燥、臉色暗沉。她提到年輕時曾因心房中隔缺損接受手術,平時也容易頭暈、疲倦,甚至有失眠、便秘、手腳冰冷與低血壓等症狀。再加上照顧孩子的壓力,體重比平時少了幾公斤。 進一步檢查後發現: AMH(抗穆勒氏管荷爾蒙)僅 0.215 → 卵巢功能已有早衰傾向 左側卵巢有 0.8 公分疑似畸胎瘤 另一方面,先生因工作壓力大、經常晚下班,伴隨腸胃不適、失眠與疲勞。精蟲檢查結果如下: 精蟲濃度:8.8 M/ml(正常 >16M/ml) 總活動力:40%(正常 >42%) 前進率:28%(正常 >30%) 正常型態:4%(正常 ≥4%) 這是一對 「夫妻同調」的典型案例 :妻子卵巢早衰、先生少精弱精,兩人同時需要調理。 中醫觀點:腎氣不足,精血兩虧 《素問‧上古天真論》云:「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 意指女性的生育力與腎氣、天癸(即生殖精氣)密切相關。若腎氣不足,則生育能力受影響。 K 小姐 :長期體虛、手術史與照顧孩子的消耗 → 「 腎氣不足、精血虧虛 」,出現卵巢早衰。 AMH 過低 → 現代醫學視為卵巢功能衰退 中醫觀點 → 「腎精不足、陰血虛損」 先生 :屬於「少精、弱精」 → 常見於「 腎陽不足 」或「 肝氣鬱結化火 」 加上壓力大、生活作息不規律 → 精蟲數量與活動力下降 《傅青主女科》提到:「精少者,腎氣虛也。」可見腎精與精蟲品質密切相關 治療策略:夫妻同調、養卵養精 女性調理方向 中藥治療:補腎填精、養血調經,兼顧健脾和胃 穴位敷貼:關元、子宮穴,幫助溫養子宮 營養補充:適度補充 DHEA,提升卵巢反應 男性調理方向 中藥治療:補腎益精、疏肝解鬱,緩解壓力 生活建議:規律運動、避免熬夜與過度飲酒 飲食建議:增加富含鋅、硒的食物(南瓜子、核桃、海鮮) 夫妻共同策略 基礎體溫監測 → 準確...

35 歲試管成功案例|中西醫助孕喜得龍鳳雙寶

圖片
        初診背景:小產後的失落與調理契機 35 歲的 T 小姐 ,過去有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 ,月經週期相當不規律,常常 2–3 個月才來一次 。雖然 5 年前順利生下大寶,但近兩年嘗試再次懷孕卻遇到困難,因此接受了 試管嬰兒(IVF)療程 。 在 去年第一次植入 後,原本成功懷孕,卻在 約 9 週時小產 ,讓她深感失落與沮喪。於是,她來到 台中宜蘊中醫診所 ,希望透過中醫調理,改善體質、再迎好孕。 體質狀況:陰虛火旺,症狀困擾生活 T 小姐平日學校工作繁忙,長期處於壓力中,出現以下症狀: 睡眠品質差(失眠、多夢) 青春痘、皮膚出油 便秘、腸胃不適 頭痛、容易燥熱 中醫辨證屬於 陰虛火旺 的體質。這種體質往往導致月經不規律、卵泡品質不佳,也增加胚胎著床與懷孕維持的難度。 調理過程:中藥、針灸與埋線並行 經過宜蘊中醫團隊診斷後,替她安排以下治療: 中藥調理 → 滋陰清熱、健脾和胃,改善火旺與體質虛弱 針灸治療 → 針對子宮穴、三陰交、足三里等穴位,幫助調經、安神助眠 穴位埋線 → 提升卵巢反應,調整荷爾蒙分泌 經過 一個多月的中醫調理 ,小產後的第一次月經順利報到,睡眠、皮膚與腸胃問題也顯著改善。 第二次植入:與西醫合作的契機 在去年底,T 小姐前往 「卵后駕到-黃佩真醫師」 接受第二次植入。這次移植了 兩顆第五天的凍胚 。 好消息是 —— 兩顆都順利著床成功 ! 更令人驚喜的是,胚胎分別發育成男寶與女寶,成為一對 龍鳳雙寶 。 孕期挑戰與中醫陪伴 雖然成功懷孕,但孕程中仍遇到許多挑戰: 脹氣、胃食道逆流 噁心、孕吐 點滴狀出血 便秘 確診感冒 腰痠、蕁麻疹 睡眠品質不佳 這些症狀在第一胎時曾讓她備受煎熬。所幸這次在持續服用中藥調理下,症狀大幅改善。 所以T 小姐一直到  懷孕 32 週 ,身體狀態良好,都還能 每週持續跳國標舞 ,展現極佳的體能與孕期品質。 T 小姐的回饋 「能在禾馨被湘萍醫師照顧,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經歷兩次試管,湘萍醫師除了在專業上妥善照顧之外,一直扮演著療癒者與支持者角色。 在專業方面,湘萍醫師會考慮我的當下狀況與西藥搭配,...

肌瘤會越長越大?中醫調理全解析

圖片
什麼是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Uterine fibroids),又稱為 子宮平滑肌瘤 ,是女性最常見的良性婦科腫瘤之一。它主要由 子宮平滑肌細胞異常增生 所形成,雖然是良性,但仍可能影響女性的生活品質與生育力。 📊 根據統計: 40 歲以上女性中約有 20–40% 出現子宮肌瘤 但並非每位女性都需要手術治療,部分患者只要透過 中醫調理與生活改善 ,就能穩定病情、減輕症狀 子宮肌瘤常見的症狀 不同大小與位置的肌瘤,可能帶來下列影響: 月經量多、經期延長,甚至造成貧血 下腹悶脹、壓迫感或疼痛 性交疼痛,影響生活品質 增加 不孕或流產風險 壓迫膀胱導致頻尿,或壓迫腸道造成便秘 並非所有肌瘤都會造成症狀,有些女性甚至在健檢或懷孕檢查時才意外發現。 子宮肌瘤的成因 至今,醫學界仍未完全釐清子宮肌瘤的確切成因,但已知與以下因素有關: 荷爾蒙影響 :雌激素與黃體素會促進肌瘤生長 情緒壓力與生活作息 :長期熬夜、精神緊繃會影響內分泌 肥胖與代謝症候群 :脂肪組織會增加雌激素濃度 飲食與環境毒素 :塑化劑、農藥、環境污染物可能造成荷爾蒙失衡 遺傳傾向 :若母親或姊妹有子宮肌瘤,發生率較高 月經相關因素 :初經早、經期長、未生育者,風險較高 👉 這些原因多屬「慢性累積影響」,所以 子宮肌瘤常被稱為「生活型態疾病」 。 中醫如何看待子宮肌瘤? 在中醫理論中,子宮肌瘤屬於「癥瘕」範疇。中醫認為,其根源多與 氣滯、血瘀、痰濕、腎虛 有關。 透過 辨證論治 ,針對不同體質進行調理,能改善症狀並抑制肌瘤生長。 四大常見證型與治療方向 氣滯血瘀型 (情志不暢、肝氣鬱結) 常見症狀:經痛、經血有血塊、情緒起伏大 治療思路:疏肝解鬱、活血化瘀 常用方:桂枝茯苓丸加減 寒濕凝滯型 (寒邪入侵、血脈不暢) 常見症狀:經血色暗、有血塊、手腳冰冷 治療思路:溫經散寒、活血化瘀 常用方:溫經湯加減 痰濕瘀結型 (脾虛失運,濕聚成痰) 常見症狀:白帶多、身體沉重、肥胖傾向 治療思路:健脾祛濕、化痰散結 常用方:蒼附導痰湯加減 腎虛沖任失調型 (胞絡虛損、瘀血內結) 常見症狀:月經不規則、腰痠無...

結婚10年多次試管|中西醫合調一次植入成功|37歲C小姐喜獲千金

圖片
初診背景:多年試管未果,心情低落,依舊堅持 37 歲的 C 小姐 結婚超過 10 年,過去有 子宮內膜異位症、痛經 ,並合併 巧克力囊腫、肌腺症及卵巢功能低下 (AMH:0.62) 。 2018 年接受腹腔鏡手術切除巧克力囊腫 後續復發並形成膿瘍,又接受三次手術 最終切除雙側輸卵管 自 2019 年起,C 小姐 在不同醫院接受 5 次取卵、6 次植入療程 ,均未成功懷孕 。其中 2021 年曾懷孕,但在 22 週因前置胎盤胎兒停止生長 。此後又發現肝臟 5 公分腫瘤,經手術切除並持續追蹤。 由於內膜異位症容易復發,C 小姐曾使用異位寧、佑汝及避孕藥控制症狀。即便歷經多次手術與治療,她與先生依舊 沒有放棄生育的希望 。 中西醫合作:植入前中醫調理 113 年 3 月,C 小姐來到 禾馨宜蘊生殖中心 ,就診 王懷麟院長 ,將外院剩餘的 6 顆第三天胚胎 轉入,並開始接受 中醫調理 ,為植入做準備。 長期備孕壓力也造成她出現 自律神經失調與恐慌發作 ,胸悶、血壓升高等症狀。 中醫評估後,制定一個月的 中藥、針灸與薰臍 調理方案,如下: 子宮內膜異位症在中醫屬於「癥瘕」「血瘀」「氣滯」範疇,長期症狀可能包括 痛經、經量多、月經不調、盆腔腫塊、骨盆疼痛 。中醫認為,內膜異位症的病機主要是: 血瘀阻滯 :子宮與骨盆腔血液循環不順,導致疼痛、腫塊與不孕 腎虛 :腎主生殖,腎氣不足可導致卵巢功能低下、卵泡成熟不良 肝氣鬱結 :情緒鬱悶、氣機不暢,加劇痛經與經期不規律 痰濕阻滯 :肥胖、水腫或代謝異常,使內分泌失衡 對於 C 小姐,病情複雜,包含多次手術、內膜異位症復發及卵巢功能低下,因此中醫治療重點在於: 活血化瘀 :促進子宮與骨盆腔血流,改善瘀阻 補腎養血 :提升卵巢功能,改善卵泡成熟與內分泌 疏肝理氣 :舒解情緒壓力,減少痛經與月經不規則 調節自律神經 :針灸與薰臍協助放鬆身心,減少焦慮與恐慌 中醫治療細節 中藥方劑 活血化瘀 :桃紅四物湯、血府逐瘀湯加味,改善骨盆腔微循環,減少黏連與血瘀 補腎養血 :六味地黃丸加味,提升卵巢功能與卵泡成熟 疏肝理氣 :柴胡疏肝湯加味,舒緩情緒與痛經 安神助眠 :酸棗仁湯、柏子仁加味,改善焦慮與失眠 ...